门诊排班
就诊指南
门诊预约
住院须知
服务时间
医保服务
患者服务
我国日益织密医疗卫生保健网“网底”
“如何为13亿城乡人民提供一个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以及相应的保障体系,这一挑战在世界上还没有先例。”卫生部部长陈竺日前接受采访时坦言“有相当的压力”。 但是,近年来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事实给这位新上任部长增添了迎接挑战的信心:“我国正朝全民享有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的目标前进。”他指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社区卫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织密、坚固了医疗卫生保健网的“网底”。 在甘肃省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合作医疗窗口,村民南发福数着刚报销的1826元钱说:“这相当于近半年的收入呢。” 2006年南发福全家花40元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今年4月他老伴因病住院花费4144元。“现在看病能报销了,压力小了一半,有病也不怕来医院了。”南发福说。 像南发福这样看病能报销的农民在全国已有7.2亿人。陈竺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公布,截至2007年6月30日,参加合作医疗人数占全国农业人口的82.83%。全国开展新农合的县(市、区)达到2429个,占总数的84.87%,计划2008年基本覆盖全国所有县(市、区)。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农民健康的保障作用逐步显现。”陈竺说,近两年新农合参合农民的医疗服务利用率有所提高。据统计,2004年至2006年,全国新农合共筹资329亿元,有4.7亿人次农民得到医疗费用补偿243.9亿元。“农民医疗负担有所减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状况有所缓解,广大参合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为支持新农合制度建设,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近两年都加大了对农村卫生的投入力度,从2004年开始至“十一五”期间,各级政府将陆续安排216亿元,对县、乡、村三级卫生机构进行建设和改造。《2006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显示,2006年底全国共设各类县级医疗机构1万余所,乡镇卫生院4万个,村卫生室60余万个。 同时,全国还通过乡村医生培训、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等活动,提高农村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农村卫生工作直接关系到农村的发展、农业的繁荣和农民的健康。没有农民的健康,就没有全民的小康。”陈竺说。 不仅新农合保障农民健康的作用日益显现,全国2万多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同样值得关注,它表明各地打造的安全便捷“健康圈”越来越有规模和成效。 宁夏银川市东苑社区54岁的居民窦建利大妈患有高血压、颈椎综合征等慢性病,有事儿没事儿就到社区卫生站咨询检查一下、量量血压。“这些都是免费的。”她说,“在社区看病经济实惠又方便,这是给老百姓谋福利的事情。” 截至2006年底,全国共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000多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近18000个。 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有关负责人说:“这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广泛开展健康教育、计划免疫、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以及传染病防治、慢性病管理等工作,强化了城市公共卫生体系的‘网底’。” 陈竺说,我国卫生事业模式应从大病晚期治疗为主向预防为主转变。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正是通过加强预防保健,减少疾病发生,减轻个人、家庭和社会的疾病负担。 据介绍,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健全、功能的完善以及相关配套政策的落实,社区卫生服务门急诊服务量逐步增加,一些大城市社区门急诊人次占全市医疗机构诊疗总人次的比例超过1/3,促进大医院患者合理分流,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群众看病难问题。 江西、福建、四川、深圳等地都在全力打造“城市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15分钟健康圈”,即居民步行15分钟便可到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切实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可及性。 同时,许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还改变服务模式,走进社区,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上门服务,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社区卫生服务贴近社区,贴近居民,促进了医患关系的和谐。”这位负责人说。 此外,我国还通过建立传染病信息网络直报系统、扩大计划免疫范围等举措,提高重大疾病,包括传染病的防控和救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