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血栓日”由来
1821年的10月13日,被尊为“细胞病理学之父”的德国医学家rudolf virchow出生。他在1856年首次提出了“血栓形成”三大要素:血管内膜损伤、血流速度缓慢、血液高凝状态,该理论至今被认可。为纪念他在血栓领域的贡献,同时提升公众对于血栓性疾病严重性的认识,鼓励医学界为血栓性疾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寻求更加优化的方案,进一步降低血栓性疾病的危害,国家血栓与止血学会(isth)于2014年3月向全世界宣布,将每年的10月13日定为“世界血栓日”,以号召世界各地和不同团体团结起来,共同面对血栓形成这一沉默的杀手。为什么称血栓是一个“沉默的杀手”,它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任何时间,严重威胁生命,包括心肌梗塞、脑卒中和静脉血栓。前两者的重视程度已被公众广泛了解,而静脉血栓栓塞作为全球“第三个心血管杀手”,因其发病率高、隐匿性强,因此有“沉默的杀手”之称,如果得不到及时、规范的防治,会威胁患者的生命。
血栓的危害
血栓性疾病可以分类为动脉血栓与静脉血栓。动脉血栓主要为心脑血管疾病和外周动脉疾病;静脉血栓主要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其中,静脉血栓的发病率是动脉血栓的4倍。血栓一旦形成,将会减缓或者阻断正常的血流,甚至脱落移行至其他器官、导致严重后果。例如,常见的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会导致下肢缺血坏死,就诊不及时有面临截肢风险,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会导致肠段缺血、肠穿孔、肠坏死等。深静脉血栓早期得不到有效治疗可能导致肢体肿胀、疼痛、溃疡、血栓后遗症;而一旦发生肺栓塞,往往非常凶险,严重者可发生猝死。
血栓可防 可控可治
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vte的风险评估,可确定其处于怎样的风险状态。住院期间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患病史、用药情况、特殊生活方式等,从而分析判断患者发生下肢或肺部栓塞的潜在风险程度(高风险、中度风险、低风险)。当患者被判定处于风险状况,就需要接受相应的预防措施,包括:基础预防、物理预防、药物预防。应指导患者健康饮食,多饮水,戒烟,预防便秘;不久站、不久坐,多做深呼吸锻炼;卧床时抬高下肢20-30cm,病情允许尽早尽量多走动或做下肢和足部运动,同时,遵医嘱使用梯度压力袜、足底静脉泵、间隙充气加压装置等。vte的三级防治:一级预防是指在普通人群中筛查高危因素、控制高危因素;二级预防是指在高危人群中运用物理预防、药物预防等手段严防血栓的发生;三级预防是指对已经形成血栓的患者进行规范化专业化诊治,严防致死性肺栓塞的发生,减少血栓后遗症的出现。
我们在行动
2022年10月13日是第九个“世界血栓日”,六安市中医院血管外科开展“动起来,栓不住!”为主题的预防血栓科普系列活动。
一 、医院a座门诊一楼大厅义诊:10.13上午由专业的医护专家为市民提供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精准防治咨询。“防栓天使”们在现场演示预防血栓保健操,带领大家以参与的形式认识静脉血栓栓塞症并学习预防知识。
二、“防栓天使”到病房:“防栓天使”到病房为住院患者介绍预防血栓的知识、进行防栓操的演示指导。
三、 血栓科普宣传进社区:血栓可以出现在每个人身上,尤其“青睐”不爱运动的人群。因此,vte防控小组走进“你、我、他”身边,在“万丰苑社区”与市民们通过视频科普、现场演示、游戏互动等活动,让血栓知识为更多的人员所知晓。
四、 科普进乡镇医疗单位:六安市中医院血管外科医疗团队走进乡镇医院开展健康科普活动。
动起来,栓不住!迎着金秋的步伐,我们还将通过更多的机会和途径,陪伴在市民的身边,用专业将医疗健康知识传播给大家,共同认识、预防和治疗vte这个“沉默的杀手”,造福一方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