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白内障疾病健康教育之中医特色
一、常用中药汤剂
1、石决明散
【组成】石决明、草决明、赤芍、青葙子、麦冬、羌活、栀子、木贼、大黄、荆芥
石决明 草决明
赤芍 青葙子
【功效】清热平肝,明目退障
【用法】热服,不拘时候。
配方加减
①口苦便结者,去方中性味辛温的羌活。
羌活
②无口苦便结者,可去方中栀子、大黄。
栀子 大黄
③头昏痛者,可加黄芩、桑叶、菊花、蔓荆子、钩藤、刺蒺藜。
黄芩 蔓荆子
钩藤 刺蒺藜
④口苦咽干者,可加生地、玄参。
生地 玄参
2、杞菊地黄丸
【组成】枸杞子、菊花、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茯苓、丹皮。
【功效】补益肝肾,清热明目。
配方加减
1、少寐口干者,可加女贞子、旱莲草
女贞子 旱莲草
2、口咽干燥者,知柏地黄丸加地骨皮
知柏地黄丸 地骨皮
【用法】水煎,饭后30分钟温服。
3、四君子汤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人参 白术
茯苓 炙甘草
【功效】益气健脾、利水渗湿。
【用法】饭后顿温服。
配方加减
1、大便稀塘者,可加薏苡仁、扁豆、车前子。
薏苡仁 扁豆 车前子
2、纳差食少者,可加山药、神曲、鸡内金、薏苡仁。
山药 神曲
薏苡仁 鸡内金
4、补青汤
【组成】熟地黄、枸杞子、菟丝子、车前子、菊花、地骨皮、茯苓。
熟地黄 车前子 地骨皮
【功效】明目除障。
【用法】宜饭后温服。
【我科常用中药剂型】
汤剂200ml 中药颗粒
二、常用中医护理技术
1、耳穴埋豆:用胶布将王不留行籽准确地粘贴于耳穴处,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又称耳廓穴区压迫疗法。
【常见症状取穴】
视物模糊:肝、眼、肾、神门、交感
恶心呕吐:脾、胃、交感
2、穴位贴敷:在选取的穴位上贴敷药物,通过药物和穴位的共同作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
【常见症状取穴】
降压:涌泉穴
【常用穴位定位方法】
涌泉穴:位于足底,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
【不良反应】过敏水泡
【注意事项】
贴敷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2-6小时为宜,因人而异,根据个人局部皮肤情况决定贴敷时间,不超过6小时,如自觉局部皮肤瘙痒、过热、疼痛等情况时及时取下。
3、穴位按摩:中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中国医学理论为指导,以经络腧穴学说为基础,以按摩为主要施治,用来防病治病的一种手段。
【功能主治】眼部按摩可促进眼周血供,改善水循环,调节眼压,缓解眼疲劳,反射调节神经中枢,增强视神经功能。
【常见症状取穴】
眼疲劳及视物模糊:取睛明、攒竹、丝竹空、鱼腰、承泣、四白、球后
【常用穴位定位方法】
攒竹:位于面部,当眉头陷中,眉毛内侧边缘、凹陷眶上切迹处
睛明:位于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丝竹空:在眉梢凹陷处。
鱼腰:瞳孔直上,眉毛中间位置。
承泣: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眼眶下缘之间。
6.四白: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目下一寸当眶下孔部位,直对瞳孔)。
7.球后:面部,眶下缘外1/4与内3/4交界处。
【频次】每日两次
面部穴位 穴位按摩
【注意事项】
1.操作前修剪指甲,防损伤皮肤。
2.手法操作要熟练,用力要适中,先轻后重,由浅入深,严禁暴力或蛮劲损伤皮肤筋骨;操作过程中观察患者对手法的反应,若有不适,应及时调整手法或停止操作。
3.患者和按摩者都应选择舒适体位,按摩者应发力自如,患者应肢体肌肉放松,以利安全、有效治疗。
4.按摩者可在患者皮肤上涂擦润滑剂,以保护皮肤,防止擦伤。介质选用的药物要因病而异,病属表症,则用解表药;病属血瘀,则用活血药;病属寒症,则用温热药;病属发热症,则用寒凉药。
5.进行腰腹部按摩时,嘱患者先排空膀胱。